目录

2023马峰理论法考点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法理学

专题一 法的本体P3

(一)法概念的争议P4:

法律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的争议可以概括为: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的争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本质的看法P6:

  1. 法的本质最初表现为法的正式性(国家性)
  2. 法的本质其次反应为法的阶级性(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3. 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物质制约性)

(三)国法(国家现行法)P8:

  1. 国家专门机关(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制定法或成文法)
  2. 法院或法官在判决中创制的规则(判例法)
  3. 国家通过一定方式认可的习惯(习惯法)
  4. 其他执行国家职能的法(例如教会法、党的规章制度)

注意:①并非只有国法才有强制性,任何的社会规范都有保证自己得以实现的力量。 ②不管哪个法学流派,都可能把国法看作是实在法。

(四)法的特征P8:

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可诉性

(五)法的作用P11:

法律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教育、预测与强制

法律的社会作用:维护阶级统治(政治职能)、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社会职能)

(六)法的价值种类 P15:

1.秩序、自由、人权、正义 2.对自由进行限制的具体原则:

(七)法的价值冲突 P16:

事实判断的基本职能→描述一个客观事实(可以统一) 价值判断的基本职能→评价(因人而异)

(八)法律的要素P18:

1.法律规范=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是法律规范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2.法律规则与发育条文:逻辑三要素(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条文中均可省略,逻辑上缺一不可,省略为常态。 3.新三要素说:任何法律均有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三要素条文中均可省略,逻辑上缺一不可,省略为常态) 4.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①法律要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来表达 ②必须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释来实现对法律含义的说明 ③用法律的名义来处理案件

(九)法的渊源和分类P29:

1.非正式渊源→填补漏洞、辅助理解

(十)当代中国真是法律渊源P30:

(十)法的时间效力P37:

(十一)法律关系主体P41:

(十二)法律关系的种类P40:

(十三)法律责任的竞合P46:

专题二 法的运行P49

(一)执法P50:

(二)司法P51:

(三)内部证成与外部证成P56:

(五)法律的解释P62:

(六)法律解释的方法P62:

(七)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质:“一元多级”

专题三 法的演进P69:

(一)法的起源P69:

1.原始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法律

(二)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P73:

1.继承前提:要求新旧法律属于不同类型

(三)西方国家两大法系P75:

1.大陆法系的正式渊源只有制定法 2.判例在大陆法系是非正式渊源 3.英美法系的正式渊源除了有制定法之外更多数量的是判例法

(四)法的现代化P76:

1.中国是典型的外源型法的现代化

2.

比较项 内发型法的现代化 外源型法的现代化
动力来源 本国经济和社会的自然发展推动了法的现代化 战争、殖民等外来因素和动力推动了法的现代化
过程特点 自下而上,即社会发展在前,法律变革在后 自上而下,即国家为了解决政治困局,被迫推动法律变革
现代化的阻碍 法的现代化是自发的,一般不存在太大的内部阻力 法的现代化是被迫的,常采用法律移植的方式,因此会存在外来法律制度与本土法律文化之间的不适应甚至冲突
代表性国家 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等 亚洲和非洲等曾为列强殖民的国家

专题四 立法法P85:

(一)立法体制P86:

(二)立法程序P89:

(三)立法审查P92:

第二部分·习近平法治思想

专题五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P99: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色P100: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

专题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P103:

(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专题七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P103:

1.定性汇总: 党的领导——根本保障,法治之魂 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唯一正确道路 依宪治国——首要任务 法治体系——总目标、总抓手 三依三治——工作布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媒体监督——重要环节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涉外法治——迫切要求、迫切任务 抓住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关键 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场广阔而深刻的革命 口诀:党人特色两依宪,立执司守没有监;三依三治现代化,干部队伍内外抓

专题八 宪法的基本理论 P133:

(一)宪法的概念P133:

  1. 宪法三最:

①内容最重要(不是什么都值得入宪) ②效力最高(母法和子法的关系)(立法基础、不得违背、最高准则) ③程序最严格(修改的程序) 口诀:提案主体、通过要求、公布要求规格高

  1. 五一全人常,临时开会提修宪,法律主席相对多,宪法主席团绝对多
  2. 宪法的制定:起草机关是必备的,通过机关可有可无

(二)宪法的分类P37:

  1. 宪法的形式分类:

①是否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蒲莱士):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宪法中的成不成文就是成不成法典) ②宪法有无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蒲莱士):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刚和柔指的是效力和程序) ③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协定宪法

  1. 数字列表项目宪法的实质分类:马克思主义的宪法分类

①以国家类型和宪法的阶级本质为标准: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②以宪法与社会现实是否一致:虚假的宪法和非虚假的宪法(列宁)

  1. 数字列表项目宪法发展的“里程碑”:

①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②1791年法国宪法是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 ③1918年《苏俄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④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⑤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⑥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又称《贿选宪法》是我国历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 ⑦1954年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1. 数字列表项目中国宪法发展历史

①三大七小一制定:54宪法,75 78 82大修,79 80 88 93 99 04 18小修 ②非公有制经济:88补充,93市场、99重要、04鼓支 ③18年宪法标志:社会生态、和谐美丽、伟大复兴、习近平核心价值观、命运共同体、宪法宣誓,设区的市(地级市)有立法权、党的领导是本质、监察委员会、主席可连任。两院一委只到县,人大搞正职,人常搞其他。 ④88年宪法修正案概括:私补引监管,土使可流转 ⑤93年宪法修正案概括:93县,04乡,3改5 ⑥土地使用权的变化:88转93分99统04征

(三)宪法的基本规则P143:

(四)宪法的渊源与宪法典结构P146:

专题九 国家的基本制度P150:

(一)基本经济制度P151:

(二)基本文化制度P153:

(三)基本社会制度P154:

(四)各级人大的选举制度P164:

(五)选举的基本制度P165:

(六)选举的物质保障及特区、台湾省人大代表的产生

(七)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权力的分配P172

①全人常决定特区进入到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国务院发命令将有关全国的法律在特区实施 ②直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它列入到基本法的第三个附件

(八)官员P173

①40:年满40 ②20:居住年限 ③永:本地的永久性居民 ④中:中国公民 ⑤无:无外国居住权

(九)立法

①全人常:效力高、不受限 ②特区法院:效力低、受限自制条款、终审申请非自治

(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含义和特点: ①设立需批准 ②立法需备案(自治章程) ③出错可纠正(A政府出面,责令改正B法院出面,直接撤销) 2.村务公开:一般每季、财务每月、大事随时

专题十 国家机构 P192:

(一)全国人大和人常常委会

1.特赦:人常决定,主席宣布,法院裁定 2.会议制度:常委会召集,主席团主持(乡:老主席团召集,新主席团主持,开会以后选举) 3.人常不罢免,机关不质询

(二)国务院P201:

1.部委调整:总理提出,人大人常决定 2.省部紧急国务院,开火停火全人大,其余都是全人常,人常闭会可开火 3.九九归一:人常政府正副职,两院一委的正职+特首 4.主要官员的任免:一府两院一委的正职只能由人大任免 5.地方检察长除了要经过同级人大的选举之外,还需要经过上一级人大常委会的批准 6.提案制度:地方人大的一质鱿:管事过十一,常委无权利,乡大变成主席过51

专题十一 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概述P269:

(一)司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司法的功能

(三)司法公正:

(四)司法独立:

专题十二 审判制度与法官职业道德 P279:

(一)法官的条件和任免

(二)法官的职业道德

法官的职业道德: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维护司法形象

(三)法官的职业责任

(四)人民陪审员

专题十三 检察制度和检察官职业道德

专题十四 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