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注意:绿字看熟为主,次背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概念
必背部分1 |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增色部分 | 法治思想在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之中完善形成,并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丰富(实践逻辑)。法治思想的提出,标志我党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历史逻辑),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新飞跃(理论逻辑) | |
必备部分2 | 为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指南 |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意义
1.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2.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
3.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
4.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
三、万能价值(即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
1.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4,依法治国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5.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应有之意。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一)坚持党的领导的概念和价值
1.党的领导的定性 | 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法治之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最大的区别 |
2.党的总体领导地位及其意义 |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 |
3.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 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目的、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
(二)如何坚持党的领导(段首句必背!)
1.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坚特和改进党的领导 |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一阔而深刻的革命,迫切需要党中央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需要加强各级党委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治引领 |
2.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对全面依法治国各个方面工作的保障作用 |
3.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 三统一中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制度载体和依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形式 |
4.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 党委承担法治建设领导职责,政法委发挥带头先锋作用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概念和价值(三个根本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立场。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回答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
(二)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体公正保权益)
1.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 权利义务当三者(忠诚的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 |
2.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 | 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公平正义贯穿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
3.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 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概念和价值(脑膜炎级别考点)
定性 |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 |
优势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道路,根植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符合实践发展要求的法治道路,具有显著优越性 |
要求 | 要保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的自信心和定力,从中国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努力推进各项法治工作的稳步向前,借鉴但决不照搬西方国家的法治经验和道路 |
(二)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义)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略 |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 |
3.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
坚持“三依三治”
(一)坚持“三依三治”的概念和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阔而深刻的变革,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必须要立足全局和长远进行系统谋划。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当中,系统观念是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整体工作安排,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改、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改、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一体建设上用劲。
(二)两个必背概念
1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牢固树立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源于法律授予的理念,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确保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
2法治社会:社会依法治理、社会成员人人崇尚法治和信仰法治、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社会秩序在法治下和谐稳定的社会。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和意义(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治理体系 |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
治理能力 |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而事务的能力,是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能力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
法治轨道 |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其核心内函主要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因此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坚特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由之路 |
价值意义 | 万能价值 |
(二)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2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3坚持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与推进祖国统一
4.坚持依法治网
坚特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一)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概念和价值
一个关键句,两个展开逻辑 |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是由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所决定的 |
根本大法地位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地位。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的前提,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
最高法律效力 |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
(二)如何推进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
1.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定日子,改名字,搞宣誓)。
2.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强化全人大全人常的宪法监督职责,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3.深入开展宪法教育宣传(人民和干部两类人).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概念和价值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国际社会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安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国家核心利益,切实维护
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涉外法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对外开
放全方位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维护我国国家
利益和公民、法人在境外合法权益的任务日益綮重。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
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
要,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迫切需要。
(二)如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段首关键句必背)
1加快涉外法治工作布局。积极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涉外执法和司法效能,加强反制裁、反干涉和
反制“长臂管辖”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涉外法治工作队伍:
2加强国际法治合作。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积极参与执法安全国际合作,完
普我国司法协助体制,扩大国际司法协助覆盖面。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大海外追赃追逃、遣返引渡力度。要
推进对外法治宣传,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3.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法治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重要内容,日益成为国际社
会的认知共识。我们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运用法治
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